浏览数量: 10 作者: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: 2021-12-23 来源: 本站
精密铸造工艺不同于传统的冲压工艺,进行铸件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铸件结构是否满足铸造工艺的要求。铸件结构设计是否合理,关系到铸件浇注质量,好的结构设计将会使减少在浇注时产生的缩松、缩孔,铸造应力、变形等铸造缺陷。根据铸造经验与相关理论,铸件结构设计的几个主要原则可总结为以下几项:
(1)最小壁厚准则
在结构性能达到要求的前提下,铸件的壁厚应尽可能小,但铸件壁厚也不能小于其最小值。如若铸件壁厚较厚,可能会出现起泡导致铸件质量下降。如若有大的实体结构,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加强筋、改变结构形状等形式来加强结构刚度。
(2)筋长方向柔性准则
在铸件中加强筋是非常重要的结构,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结构强度、刚度,同时能够避免大厚壁件的出现,减少材料的使用,提高铸件质量。为了避免加强筋在冷却时的收缩变形,采用蜂窝状加强筋、斜弯加强筋、加强筋错位、加强筋切断等方法。
(3)避免局部材料堆积准则
在传统结构设计中常会通过增加壁厚来提高结构强度、刚度。但在铸件设计中要避免局部材料的堆积现象,如果结构中相连壁厚变化较大,由于不同壁厚的冷却速度不同,所以在冷却时容易产生铸造应力导致铸件的变形与缺陷。这样不但起不到加强的作用,反而会成为薄弱环节。
(4)良好的受力状态准则
对于铸件来说抗压强度通常高于抗拉强度,因此铸件设计时优先受压。铸件多为板壳结构,在集中力作用点处需局部加强,以免板壳受过大的弯曲载荷。
(5)流动畅通准则
设计的结构件需要保证浇注液能够顺利通过,保证不产生空穴现象。
(6)便于排气准则
(7)便于切削加工准则
铸件产品完成后几乎已经是成品,但还需要一定的切削加工后才能使用,故在设计铸件时要充分考虑铸件后续的切削工序。